2018-04-26防疫一线
试论规模化鸡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控制鸡群疫病发生的有效方法是鸡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要到位,鸡群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是指能以某些方式减少病原微生物侵入鸡场的各种措施,以及能避免这些病原微生物在鸡场内持续存在的所有措施,是经济有效的鸡群疫病控制手段。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能够降低或消除鸡群生长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鸡群的外源性继发感染,为鸡群提供健康、卫生、净化和舒适的生长环境,确保其生活在上佳状态的生活环境之中,令鸡群能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减少或杜绝鸡群疫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鸡群的生产性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文章就规模化鸡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进行综述、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鸡生产发展迅速,鸡的饲养量不断增加,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受鸡场选址不合理、养殖设施简陋、卫生防疫制度不健全、免疫程序不合理、饲养管理粗放、不同日龄鸡只共养、消毒意识淡薄和无害化处理不严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疫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严重威胁着养鸡生产的发展。做好规模化养鸡场疫病综合防控工作,是保障养鸡生产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畜牧兽医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务必指导规模化养鸡场采取严加防范的措施,竭尽全力地做好规模化鸡场疫病的综合防控工作。本文就规模化养鸡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予以探讨,希望得到广大同道的指导。
1 鸡场选址建设要符合动物防疫要求
1.1场址选择
鸡场选址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应选择地势高燥,水量充沛,水质良好,电力充足,无有害气体、烟雾及其他污染的地方。鸡场应距离乡村、学校、公路和铁路1km以上;应距离畜牧场、肉品加工厂、动物屠宰场、化工厂、化肥厂和农药厂2km以上;应距离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生态功能区3km以上。同时应考虑鸡场周围有足够的农田、果园、园林或鱼塘等,才能更好的实现农林牧的有机结合,走“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之路。
1.2场内建设
鸡场四周应筑有围墙,大门口处、各功能区入口处和每栋鸡舍门口处应有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脚踏消毒池,更衣消毒室(装有紫外线灯)。一般将整个场区划分为3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并以围墙隔开。3个功能区应根据当地全年主导风向,按照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的顺序由上风到下风排列。雏鸡舍、中鸡舍和育肥鸡舍应分开建设,每栋鸡舍之间应保持10m的距离,鸡舍应通风采光良好,并有防止野禽飞鸟进入的防护设施。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以防交叉感染,进入生产区要有消毒通道。场区排水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明沟排水,暗沟排污,要求屋面水沟和排污沟分开。同时必须设计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粪污处理、病死鸡处理等场地和设施,鸡场建设布局要符合环保要求和动物防疫条件。
2 全面构建鸡场生物安全体系
2.1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
鸡场执业兽医师要尽力尽职,要制订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对所有生产工人进行卫生防疫制度培训。鸡场生产工人进入生产区时,必须更换工作服、帽和鞋,清洗消毒双手通过紫外线消毒后,经脚踏消毒池入内;每栋鸡舍应有固定的生产工人,不同栋鸡舍的生产工人不能随便往来串岗,以减少交叉感染;生产工人休假回场要在生活区净化2d才能进入生产区;每栋鸡舍要有固定的饲养用具,不得共用或相互借用饲养用具,更不允许将场内饲养用具外借和携带出鸡场,也不得将场外饲养用具,携带入场内使用。生产工人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防止人禽互感疾病;鸡场执业兽医师不准对外单位开展动物诊疗服务;鸡场严禁饲养猫、狗和鸟等动物。鸡场物品进出实行“单向制”,凡是鸡舍清除出的污物,均须经污物通道运出,不得倒行;定期做好鸡场、鸡舍周围环境灭虫、灭蚊、灭蝇和铲除杂草、排除积水、消灭蚊幼虫孳生地等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饲养场地的环境净化,确保生产安全。
2.2引进鸡只的防疫措施
养鸡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地引进鸡只,防止购买引进鸡只带入病源或交叉感染。如果因生产需要引进鸡只,须从经农业部门确认的疫病控制工作完善的且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购买引进。同时须详细了解饲养管理情况和防疫管理情况,并根据GB16567《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的要求对鸡只实施检疫,经检疫合格者方可引进,经运输到达本鸡场后,要隔离观察15d,确认健康无病者,方可进入生产区饲养
2.3病原监测
病原监测就是要搞清楚鸡场内存在哪些疫病及其危害的严重程度。通过病源监测有利于鸡场实时掌握疫病的流行和感染状况,有的放矢地制定和调整疫病控制计划,及早发现疫病、及早防制,确保养鸡生产安全。同时应进行鸡只的免疫监测,对已经免疫的鸡只进行免疫抗体监测,能体现鸡只当前抵抗疫病的能力,为养鸡场做好加强免疫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2.4免疫接种
预防鸡群发生传染病,提高鸡群的抗病力,必须认真做好鸡群免疫接种工作。鸡场执业兽医师应根据周边地区疫情、本场疫病流行情况、鸡只龄期、疫苗种类和鸡只免疫抗体水平等,有针对性地制定一套科学的完整的鸡群常见病免疫程序,购买经农业部GMP认证的疫苗生产厂家所生产的合格疫苗,采用正确的免疫接种方法,给鸡群进行免疫接种,鸡群经免疫接种后能产生免疫保护力,能抵御相应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这样就能有效地控制鸡群常见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针对当前鸡疫病的流行趋势,应纳入免疫接种的主要疫病有鸡马立克氏病、禽流感、鸡新城疫、鸡巴氏杆菌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大肠杆菌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球虫病等。为保证疫苗的质量,应到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疫苗销售点购买疫苗。同时应认真检查核对疫苗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名称、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物理性状和储存条件等是否与说明书相符。对一些无批号、有效期已过、物理性状异常、标签模糊不清以及来源不明的疫苗,绝对不能购买使用,以免影响鸡群免疫效果。
2.5加强环境及栏舍设备消毒
消毒是保证鸡群安全、健康和生产正常的而进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措施。为创造卫生健康的饲养环境,保证鸡群的健康,驻场执业兽医师应制订严格的消毒程序,认真地做好经常性的环境及栏舍设备的消毒工作。应选购多种不同类型的高效、广谱消毒剂,如抗毒威、菌毒杀净和强力消毒灵等溶液,定期对鸡舍、饲养用具、笼具、运动场地和周围环境等进行轮流消毒,平时要坚持每周消毒1-2次,发生疫病时应坚持每天消毒1次。密闭良好的育雏舍,可用蒸气进行消毒,方法是每立方米空间应用福尔马林30mL,水30mL,高锰酸钾15g,先将水与福尔马林置于金属容器中,混合后再将预先称好的高锰酸钾倒入,消毒过程中应将门窗关闭,经过消毒12h后再打开门窗通风。实践证明:加强环境及栏舍设备消毒能有效地杀灭被传染源散布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易感鸡群的传染,阻止疫病的发生、蔓延和扩散,是防制鸡群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6粪污物的无害化处理
鸡场粪污物应遵循无害化处理的原则,防止污染环境或造成疫病的扩散。鸡场应建设与生产规程相配套的粪污物处理池,粪污物在处理池中进行堆积密封发酵处理,堆积密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50-70℃)能杀死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并有效控制苍蝇孳生,符合GB/T7955《粪便无害化处理卫生标准》的要求,后做为农业用肥。粪便污物通过无害化处理,既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防止疫病传播,又可保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实现生态与生产的良性循环。
2.7消灭有害昆虫和鼠害
有害昆虫如蚊、蝇、蜱、虻和鼠害等均是鸡群疫病的传播媒介,也是鸡群疫病传播中较危险、最难以防范的传播媒介,对鸡群疫病的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鸡场执业兽医师必须高度重视消灭有害昆虫和鼠害的工作,可用1%敌百虫、0.5%蝇毒磷等溶液经常对走道、排污沟及周围环境等进行轮流喷洒,有害昆虫接触后会迅速死亡(有害昆虫收集、封起集中做无害化处理)。鼠害不可轻视,其既可传播疫病,又会偷吃饲料,破坏设施,故对鸡场的灭鼠工作应予以重视,一般鸡场可请专业的灭鼠机构,承包全年的灭鼠任务。同时可根据情况建立奖励措施,发挥员工的灭鼠积极性,实现全员灭鼠,彻底杀灭鸡场内的鼠类,诱杀的死鼠收集后做无害化处理。
2.8病死鸡的无害化处理
病死鸡是鸡场内的主要传染源,要在严格消毒、严防扩散的前提下,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T16548)之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和造成疫病的传播,对被病鸡污染过的栏舍、设施、笼具、场地和周围环境等均须做彻底防疫消毒。病死鸡经过无害化处理,可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消除病害因素,防止疫病的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禽健康安全的目的。
3 重视鸡群保健体系的建设
3.1日常饲养管理
在鸡群整个生产过程中,要根据鸡群各龄期阶段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来做好鸡群日常饲养管理工作。要给不同龄期的鸡群饲喂不同营养标准的全价配合饲料,保证营养全面及均衡,以满足鸡群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要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和注意鸡舍的通风良好,以保证舍内空气清新。不能饲喂发霉、变质、生虫和被污染的饲料,每次投料应根据鸡群的采食量确定投料量,尽量保持饲料新鲜。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并注意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可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使鸡群处于最佳的生长发育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力,保障鸡群免受疫病的困扰。
3.2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为确保鸡群健康生长,应为鸡群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使冬季环境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0℃,夏季环境温度不高于28℃,相对湿度保持在55%-70%。要保持每天的工作程序不变,生产工人进出鸡舍要有次序、有规律;打扫卫生、清除粪便、加料换水等动作要轻,避免噪声干扰,确保鸡舍安静。严禁在鸡舍周围燃放烟花爆竹,防止粗暴喧哗引起鸡群惊慌,保持环境相对安静,尽量避免应激因素的出现。生产工人不得穿颜色鲜艳的衣服,避免一切突然刺激而引起应激反应;鸡群在分群、转群、断喙、免疫接种、寒冷和高温时,须在饲料中或饮水中添加琥珀酸盐、禽可乐、应激灵和多种维生素,可减少或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这样就能给鸡群营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生活环境,让鸡群生长在上佳的生活环境之中,使鸡群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减少任何患病的危险。
3.3药物保健
药物保健是保证鸡群生长发育,提高抗病力的基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场各龄期阶段鸡群药物保健方案,即要在易发疫病的龄期阶段做好保健和药物预防工作。如预防雏鸡白痢病,可在育雏的第4d于饮水中加入敌菌净、环丙沙星等抗沙门氏菌病药物;预防球虫病,可在育雏的第15d起于饲料中加入地克珠利、克球灵等抗球虫药物;预防消化道疾病,可在白醋中加入捣烂的大蒜泥拌料饲喂鸡群;预防呼吸道疾病,要适时投喂泰乐菌素等药物。还要根据季节、疫病流行等情况做好保健用药,当然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对本场病原菌敏感的药物。此外,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有益菌或酶类,如肠得康和益生素等绿色保健药品,能维持鸡群肠道内菌群的平衡,促进生长,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4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
全进全出饲养管理模式是以每栋鸡舍为单元,每单元的鸡群须做到来源相同,品种相同,日龄相同,免疫状况相同,即就是使每批品种、日龄、免疫状况相同鸡群同时转入同一栋鸡舍内饲养,转出时又同时全部转出去,进入下阶段饲养或出栏,避免大小日龄鸡只的混养,这样不仅有利于饲养管理,有利于搞好环境卫生,有利于充分利用饲养场地和有效减少或避免疫病的发生,而且可做到同时育雏、同时上市、同时空栏、同时消毒和充分利用劳动力。一批肉鸡适时上市后,应全面及时清除粪便、垫料和垃圾,将其运离饲养区,并对鸡舍、笼具、用具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全方位清洗和彻底消毒,空置2周时间,再全面彻底消毒1次,方可重新进鸡饲养。实践证明: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鸡群发病的机率比多龄期共养的鸡场要少得多,是预防疫病,减少疫病在同一养鸡场连续传播,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鸡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3.5适时分群
应根据鸡群的龄期、生长速度、体重大小、体质强弱及性别等情况进行适时分群,及时淘汰病鸡和残次鸡。每群鸡以1000-1200只这宜,分群时应安排在夜间进行并做到轻抓轻放;分群的前后5d内应在饲料中加入多种维生素及抗应激药物(如应激灵、抗应激I号),以提高鸡群的抗应激能力。对于体质过弱和采食量少的鸡只要加喂葡萄糖、鱼肝油,适当调配日粮,加强护理,促使体质过弱鸡只正常生长,提高鸡群的整齐度。适时分群,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给鸡群有适宜的采食、饮水、休息和运动空间,有利于鸡群的生长发育,并可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
3.6保持通风良好
在生产过程中,切不可忽视鸡舍的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调节鸡舍空气环境状况主要、经济的手段。由于鸡群新陈代谢旺盛,鸡群密集,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分,粪便及潮湿垫料的发酵和腐败而产生的有害气体,使得舍内空气受到污染,氨气过浓、氧气不足。如果污染后的污浊气体没有及时排出,这些有害气体会不断增加,当浓度高、时间长,就会严重影响鸡群的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所以要经常打开门窗,加速空气流通,使鸡舍通风换气良好,以保持舍内空清新。通风良好的鸡舍,一般以人们进入鸡舍后无烦闷感和不感到刺鼻、刺眼为标准。实践证明:通风换气良好能改善鸡舍内空气的质量,减少鸡舍内有害气体、污浊气体和病原体的数量,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提高鸡群的抗病力。
3.7动物福利
动物福利是指为了使动物能够康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给动物提供相应的良好生活环境。给动物以必需的福利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鸡场业主应逐步确立鸡群福利的观点并付诸实践,从鸡场选址、鸡舍设计、环境控制到饲养管理、饲料质量和疫病预防,都要充分考虑鸡只的解剖生理特点、生物学特征和生命本能的要求,给鸡群以人道化的饲养制度和管理措施,让鸡群吃得好,吃得卫生,住得舒服,住得快乐,让鸡群真正生活在上佳状态或舒适的环境之中,健康愉快地度过一生。同时也为人类自己提供了无病、无药物残留和无应激反应的优质安全鸡肉。
结语
加强饲养管理,重视生物安全,净化饲养环境,实行免疫接种,减少疫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是当前和今后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任务。畜牧兽医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要正确指导养鸡业主对鸡群实行科学饲养管理,提倡科学养鸡。同时建议养鸡业主应强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提高防疫意识,重视鸡场疫病控制观念和措施的创新,全力做好鸡场疫病综合防控工作,以防患于未然。总之,只有全面构建鸡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和重视鸡群保健体系的建设,才能整体提高鸡群的健康水平,减少或杜绝疫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养鸡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广东省普宁市洪阳畜牧水产兽医站 林汉辉
来源:《动物防疫一线》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