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8防疫一线
1 猪瘟:体温升高到40-42℃,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
治疗方法:厚朴、甘草各1.5g,黄连、生石膏、枳壳各3g,白芍4.5g,栀子(炒)、连翘、黄柏、知母、地榆、茯苓各6g,黄芩、大黄各9g,金银花12g,用于猪瘟早期治疗,按处方配药,煎汁取液,供体重25kg猪只每天2次服用。
2 猪流感:猪体温升高到40-41.5℃,有时可达42℃,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
治疗方法:菊花、金银花、板蓝根各30g,防风、薄荷、连翘各20g,甘草15g,水煎饮服;苍耳子10g,炒黑、研末,拌料喂服;板蓝根、蒲公英各100g,煎水,拌料喂服。
3 猪肺疫:体温升高到41-42℃,停食,黏膜青紫,咽喉部发热红肿,张口喘气,呈犬坐势。咳嗽,呼吸困难。皮肤有红斑和红点。鼻流脓样黏液。
治疗方法:石膏、绿豆各30g、鱼腥草、野菊花(禾)、金银花藤(或花)、车前草、大蒜、射干各20g,青蒿、夏枯草各15g,马勃、桔梗各10g,此为每50kg体重猪只的用量,除石膏、绿豆、夏枯草外均为鲜品。每日一剂,石膏、绿豆先煎,余药除大蒜外后下,煎成汤剂,每剂煎2遍混合后待凉加入捣烂的大蒜泥,使用前将药液充分搅拌后再混入饲料中投喂。
4 猪链球菌病:哺乳猪患病最重,多呈败血性,病猪体温升高至41-43℃,眼结膜潮红,流泪,咳嗽,呼吸困难,体表有紫红色斑块。运动失调,后躯不灵活,患关节炎的病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患化脓性淋巴结炎病猪的额下、颈部、股前等处的淋巴结肿胀。
治疗方法:野菊花6g、蒲公英4g、紫花地丁3g、金银花藤2g、夏枯草4g、大青叶3g,水煎取汁喂服;射干50g、金银花、麦冬各20g、蒲公英、连翘、地丁、大黄、豆根各10g、甘草5g,共研为末,加适量水煎开,候温拌料喂服,连用5d。
5 猪弓形虫病: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严重的食欲废绝。头、耳和四肢下部有瘀血斑,后肢软弱无力,走路摇晃,喜卧,呼吸困难,咳嗽。严重时呈犬坐姿势。口流白沫,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
治疗方法:槟榔7g、常山10g、桔梗6g、柴胡6g、麻黄5g,此为5kg体重的用量配方,水煎候温内服,每日2次,用药3d。
6 附红细胞体病:病猪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在40-41.7℃,皮肤发红,耳背青紫色,被毛无光泽,毛孔有铁锈样出血,腹泻,排浅红色尿,啃咬现象较明显,舔食从断尾处流出的血液,眼结膜出现不同程度的苍白黄染,病畜消瘦。
治疗方法:生地、柴胡、玄参、丹皮、赤勺、板蓝根各20g,黄芩、杏仁、荆芥、薄荷、二花、连翘各15g,石膏40g,甘草5g,供40kg体重猪用,每日1次,连用2次;当归、常山各100g,地榆、苦参各70g,熟地、黄芪、青蒿各60g,赤芍50g,川芎30g,粉碎按1%比例混饲或每头猪30~50g,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日1剂。
7 钩端螺旋体病:突然发病,病猪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头颈部水肿,体温升高,黄疸,血红蛋白尿、流产和产出死胎等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板兰根、丝瓜络、忍冬藤、陈皮、石膏各15g,将前4味药用水煎后,再冲石膏粉。此为40kg体重的剂量,每日喂服1次,连用2d。
8 猪伪狂犬病: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有典型的神经症状,呼吸困难,间有呕吐和腹泻。
治疗方法:鲜韭菜100g,捣烂取汁对白酒200g,冲开水分2次服完。
9 猪蓝耳病:发病初期的症状与感冒近似,发烧、精神不振、厌食、呼吸困难、咳嗽。妊娠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产奶量下降、母猪不育等。一部分猪感染后四肢末端、尾巴、乳头、阴户,特别是耳部发生紫绀。
治疗方法:党参、白芍、赤芍、茯苓、车前草、矮茶、木槿皮各40g,山楂、硼砂、马鞭草各30g,青蒿、杏仁、甘草各20g,煎水内服;石膏120g、水牛角60g、地黄、栀子、知母、连翘各30g,黄芩、赤芍、玄参、桔梗、淡竹叶各25g,黄连、牡丹皮各20g,甘草15g,煎水饮用。
10 猪丹毒:患猪体温升高至41℃以上,精神不振,鼻镜干燥,减食或停食,口渴,大便干燥;在耳根、前胸、背部、腹部、大腿上均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一、界限明显、扁平肿胀的红色疹块,指按褪色。
治疗方法:葱白、茅草根、石膏、蒲公英、地丁各200g,柳条、浮萍、白矾各100g,雄黄50g,水煎服;将生姜20g,大黄30g,马鞭草15g,混合研为细末,加入食盐10g,芝麻油30mL,调和均匀,1次给病猪灌服。
作者: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周军
摘自《动物防疫一线》2017年第2期